一段关系常青的秘诀:一半付出,一半允许

有次旅游,听导游说过斑鸠的习性。

斑鸠常被称为友谊的象征,平时多结群栖息。

跟同伴相处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,但也会主动为其打理羽毛。

正因如此,它们之间的关系,多能维持一辈子。

其实仔细想来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,亦是如此。

你既要及时给予对方支撑和滋养,又不能过多干涉。

任何一段长久的关系,都离不开好好经营和善待。

一半付出,一半允许,就是一段关系常青的秘诀。

01

一半付出

听过一个有意思的比喻:

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,你多付出些,存款就多一些。

所有好的感情,都不是单方面的消耗,而是长久的付出。

作家刘墉的绘画班上,有个学生热情大方,在班里人缘很好。

每周四,她都会带很多玉兰花分给同学,教室里也因此花香四溢。

刘墉好奇地问她:“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玉兰花?”

学生说:我从家里的树上摘的。

原来,她家有棵玉兰树,每到花期,就会芬芳扑鼻。

祖母每次都要他们在出门时,摘些玉兰花赠予朋友。

祖母说:“花总是要谢的,关系也是需要维系的,何不送给没有花的朋友,让院子里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?”

一家人听了,便照做起来。

平时,这个学生与人相处时,总是主动付出的那一方。

正是这样,她才成为班里朋友最多的人,关系都很长久。

人与人相处,最讲究真心,你对我好,我就对你好,你给予真情,我还你真意。

要想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,一定要少消耗,多付出。

最近,重温了电视剧《欢乐颂3》,心里感触颇深。

叶蓁蓁是出了名的热心肠,对朋友几乎有求必应。

有次,邻居朱喆遇到了棘手的问题:客人的行李箱被注胶了,她急忙向叶蓁蓁求助。

叶蓁蓁为此特意放下手中的实验,从实验室赶到了朱喆所在的酒店。

经过一番检查后,才顺利解决了问题。

在朋友失恋后,叶蓁蓁还会一直守在对方身边,为她煮粥。

而叶蓁蓁的主动付出,也为她换来了真心相待的好友。

作家冷莹曾说:

“人与人相处,不如用心去成全彼此,因为你对别人的好,最后成全的都会是你自己。”

真正好的关系,不是一株瓜蔓,不会在一夜之间开花结果,更不会在一天之内枯萎下去。

它需要长期的呵护,需要真诚的相待,需要耐心的守候,需要感恩的回馈。

千万不要理所应当去享受别人的付出和时间,也不要一味地去透支彼此的情义。

当一段关系值得你珍惜时,就主动一点,用心维护好它。

02

一半允许

网上有个热门话题:一段关系要长久维持靠的是什么?

听过这样一句话,我很认同:

能长期稳定维持下去的关系,不是靠很强烈的爱,很大量的付出,而是很少的攻击,很少的对抗,很多的接纳和允许。

你不能指望,所有的付出,一定会换来同等的回报。

关系中最大的杀手,就是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。

作家安夏有个朋友,特别喜欢指点别人。

只要别人身上有一点她看不顺眼的地方,她就要强求对方改变。

时间久了,身边的人都十分讨厌她。

有一次,公司一个同事想买保险。

朋友自诩精通保险规划,便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方案来买。

同事听了后,立即没好气地回道:钱怎么花是我的事,不用你管。争执一番后,两人不欢而散,关系越来越僵。

还有一次,别人想要报名参加一个培训班。

明明跟她无关,她却觉得对方不是那款料,让对方别花冤枉钱。

对方一听,以为她在内涵自己能力不行,一赌气,就报名了那个培训班。

事后,两人也闹得老死不相往来。

对此,朋友也很不解,不知为什么自己的好心,总是被人误解。

作家水木然说:接纳别人的不足,理解别人的局限,放下改变别人的想法,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。

人总是习惯以自身的认知去改变别人,却忘了所处位置不同,看见的世界也不一样。

若是一意孤行,只会把对方推向你的对立面,彼此关系渐行渐远。

真正的高手,总能拿捏好人与人相处的分寸。

不强求、不偏颇、不极端、不激进,一切顺其自然。

建筑师王澍刚毕业时,自以为掌握了最前沿的建筑理念,不免有些傲慢自大。

每次安排项目,他都要求大家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来。

一旦有人提出异议,他都会强烈反对,导致项目严重推延。

而这也让他一度遭到了大家的排挤,身边的朋友也纷纷离他而去。

直到有一次外出调研,他才发现,原来建筑风格真的没有统一的风格范式。

自那以后,他收敛起自己的脾气,不再强求别人改变。

每次看到不同的想法时,他都会当成是学习的机会。

而他的转变,也为他换来了许多真挚的友谊。《玫瑰的故事》里,有这样一句台词:

“什么叫尊重?允许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、说话,不指责、不干涉、不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,这叫尊重。”

任何时候都不要站在为对方好的层面上,强迫他人改变。

真正好的关系,是你愿意接纳对方的每一面。

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,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。

允许我是我,你是你,不攻击,不对抗,只有这样,你才能拥有一段长久的关系。

听过这样一句话:“人生是个人的修行,其实也是关系的修行。”

我们需要关系的滋养,同时也靠各种关系成就彼此。

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关系,都需你我用心维系。

高层次的人,从不会把自己当回事,更不会执着于纠正别人。

多几分付出,少几分强求,多几分允许,少几分对抗,自然就能把关系经营好。

发布于:安徽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