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萌翻全网的宝宝,他又来了!

还记得那个萌翻全网的治疗斜颈的小孩儿吗?他的小名叫贝果。上周,记者在市妇幼儿保门诊见到了来复查的贝果和他的家人。“原本只是想拍下来照着学按摩手法,回去看了之后觉得宝宝有点萌,就发到了网上,没想到就火了。”小贝果的妈妈说。因为病情较轻,目前,家长主要是根据医生的要求每天对小贝果进行家庭干预,定期复诊观察干预效果。

小贝果的妈妈向记者回忆,7月的一天,在带着贝果去医院进行6月龄体检时,顺口向医生提了一句:宝宝好像习惯性地喜欢向右转头。有所警觉的医生便建议孩子做B超,看看颈部是否有肿块。“但B超并未发现异常,可回想宝宝在月子里就出现过明显大小眼的情况,我就上网搜索了大量相关资料,‘斜颈’这个词才引起了我的注意。”于是,她急忙挂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中医师王亚飞的号,就诊后诊断有轻度斜颈,可以通过小儿推拿进行干预,这才有了那段火爆全网的宝宝接受推拿治疗斜颈的视频。目前,这条视频的浏览量近4000万,点赞量有140万。

“在家没怎么给小朋友‘拉’吧?现在头歪10-14°还是有的。”小贝果坐在治疗床上,王亚飞主任后退了几步,看一眼就猜出家长在家“偷懒”了。近20年的临床经验让王亚飞主任拥有了"火眼金睛",但他的“妙手绝活”更令人惊叹:可以徒手摸出脖颈两侧肌肉只有1毫米的厚度差!“这个孩子为什么B超查不出问题,还是确诊了斜颈?因为轻度斜颈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厚度相差可能只有1-1.5毫米。做B超时婴幼儿的哭闹或其他状态导致姿势变化,会影响探头取点的准确性,这时候我们的手往往比B超还准。”王亚飞主任说。

关于“斜颈”,专家这样说

据统计,我国新生儿斜颈发病率约为0.3-2.0%,且呈逐年上升趋势。面对日益增长的就诊需求,医院也面临着巨大压力。王亚飞主任坦言,因为患儿需要进行推拿治疗,每个医生每日最大诊治量也仅在20人左右,门诊每天最多治疗80人次左右(此外还需满足门诊看诊需求),但实际需求可能高达300-400人次(包括轻度和中重度)每天。“所以一般而言,大于3月龄轻度斜颈的宝宝,我们主要会根据宝宝的症状教家长一些相应的推拿干预手法,建议家长坚持每天在家遵医嘱给宝宝做牵拉,定期复诊。以优先保证重度斜颈宝宝的手法治疗。虽然到后期手术也是治疗斜颈的重要手段,能解决胸锁乳突肌的问题,但颈夹肌、斜方肌等受力肌肉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存在问题,手术对处理这些继发问题的效果有限。”

王亚飞主任介绍,斜颈治疗有一个“黄金期”,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进行干预,成功率可以达到98%;等到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再进行干预,成功率会下降到90%以下;六个月以后才干预,成功率则可能不到60%。“当发现孩子趴着时头总朝一边歪,还伴有大小脸大小眼等情况,即使颈部没有明显肿块,也要警惕轻度斜颈的可能。新生儿期肌肉的水分含量高,肌小节增生活跃,肌肉的可塑性在这时候是最好的。不管孩子的斜颈是重度还是轻度,早期的保守治疗哪怕效果不好,也有必要积极干预。因为综合干预不仅是为了将孩子的脖子‘扶正’,还会对他们的大小脸、大小眼,以及运动发育的对称性问题进行治疗。这对后续手术的预后也很有帮助。”

发布于:江苏

上一篇:补贴还未到账奶粉纸尿裤就先“涨价”引发家长不满 多家企业回应
下一篇:当地回应生育补贴暂缓申请:与国家补贴冲突,等上级通知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