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村的光棍

在我们村,一个男人40岁之后还没有娶上老婆,就会被称为光棍。

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农村,地处半山,耕地面积少,土地贫瘠。2008年修通了硬化乡村道路,少部分耕地修通了机耕路。全村45户200余人,2000年以前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地,2000年以后靠打工。

这两年回老家,和爸妈聊天的话题越来越聚焦光棍。我听着他们一遍又一遍讲述村里那些光棍的故事,也忍不住哀叹。一个无儿无女的农村老光棍,日子过得相当凄凉。

在我的记忆里,光棍一直都有,并不是近些年的产物。

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光棍,现在已经死了。他年纪虽然只比我爸爸大十来岁,但是从辈分上论他是我爷爷辈。他身材高大,四肢结实,皮肤黝黑,脑门又凸又亮。他说话不太利索,笑起来憨憨的。这大概就是他成为光棍的原因。

早年,老家不通车路,把货物从集镇搬回家,除了马驮就只能靠人背。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,大件东西女人搬不动。比如化肥,庄稼人离不开化肥,每年施两茬肥,少一茬庄稼就颗粒无收。一袋化肥50公斤,从集镇搬回家需要耗费很大力气。村里缺劳动力的女子就会找老光棍背化肥。从集镇上背一袋化肥上山,可以换一顿饭和五块钱。我妈妈请他背过好几次。他把化肥背到我家,我常常看到他额头上挂满了大颗大颗的汗珠,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。他发现年幼的我好奇地盯着他看,咧开嘴嘿嘿一笑,哇啦哇啦向我说一通我听不懂的话。

所有光棍的归宿都是成为“五保户”。所谓五保,指的是国家保障“吃、住、医、药、葬”。一句话,活着要确保他吃饱、穿暖,生病了要给他买药和治疗,死了要送他上山安葬。

老光棍死得很惨。有一年,乡政府建了个养老院,把村里的五保户集中起来,国家给他们的钱用作养老费,养老院给供他们吃,生病了帮他们医。此举的本意是集中起来方便管理,让这些年老多病的光棍们安享晚年。但是,这些光棍自由惯了,不习惯事事被人管着,进去没多久就发生了翻墙“逃跑”事件。乡政府要求养老院加强管理,养老院在围墙上安装了铁丝网。这下养老院竟变成了光棍们口中的“监牢”。

老光棍在村子里无依无靠,唯一的妹妹远嫁他乡,养老院建好后,村委会领导把他送了进去。在养老院住了不到一个月,他就开始“逃跑”。第一次是趁货车进大门的间隙,跑了出去。他一个老人,怎么能跑过守门的保安?结果被保安轻轻松松拉回去。第二次是黄昏十分扒开铁丝网翻墙出去,跑回家。这次他成功了。养老院发现后,把情况通报到村委会,村委会又把他拉回养老院。第三次,他还是扒开围墙铁丝网跑出去。养老院依旧打电话给村委会。村委会派人去他家里找,发现门是锁着的,人不在家里。养老院急忙派人在周边寻找,找了两天,才在距离养老院不远处的一个鱼塘草丛里发现他。那时候他早已经断气身亡了。

我爸爸那一辈的光棍,村里有两个,我叫他们“中生代光棍”,现在还健在。年轻的时候,“中生代光棍”们也是意气风发的小伙子,也跟随时代潮流外出打工。然而,由于他们身体不够壮实、脑子不够活泛等原因,挣的钱很少,没有趁年轻的时候多存点钱。体力劳动者老得比较快,过了30岁这个黄金年龄,以后就越来越难娶老婆。现在,“中生代光棍”已经接近70岁,每月政府给几百元补贴,还有农村低保,住房又不用出钱,土地还可以耕种,养几只羊、一些鸡,衣食无忧,生活都有保障。村委会也曾动员他们去乡上的养老院,但是他不去,打死也不去。闹出老光棍逃跑被淹死的事后,村上也不敢强迫,拿他们没办法。

端午节我回老家,还见到其中一个“中生代光棍”。他今年66岁。在城里,66岁都不算是老人。但是我们村的这个光棍脸上布满老年斑,眼眶凹陷,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,走起路来摇摇晃晃。他看到我,冲我笑笑,说:“你回来啦!”

他比我爸大几岁,我叫他“二爸”,递给他一支烟。他接烟的一瞬间,我看到他的手青筋暴凸,全是皱纹,不由得打了个冷颤。

另外一个“中生代光棍”我已经有一年没见他了。听我爸说他春节后就生病了,被家族的亲戚送到县医院医治,恐怕时日不多了。

我们村和我年纪相近、辈分相近的光棍,我叫他们“新生代光棍”,一共7个,都有外出打工的经历。

这6个人中,有一个患有癫痫,办了残疾证,每个月有几百块补助。早年生活还能自理,后来癫痫越发严重,生活渐渐不能自理。他父母年纪大了,没法再照顾他,三年前把他送进县里的精神病院。我已经三年没见过他了。有一个只比我大两岁,是我的小学同学,我们是一起玩着长大的。他智力比别人低,不会读书,小学读完就辍学在家。这个人个人卫生非常差,不洗澡、不刷牙,衣服十天半月不换,浑身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汗臭味。他2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出去打工,现在却很少出门,整天在家散逛。村子里有人办红白事,他就帮忙打杂。前不久我回老家还在村里遇见他。他年纪比我大,但辈分比我小。我递一支烟给他,他冲我嘿嘿一笑,一副憨憨傻傻的样子。

“新生代光棍”中,有一个坐过牢。他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,未满18岁就去闯荡社会,期间参加了一个盗窃团伙,不知为何被人打断腿,回家修养了一年多。后来有参加了赌博团伙,帮人把风,被警察抓了,判了2年有期徒刑。如今已经出狱了。每年过年我都会见到他。他个子矮,说话有点儿吉巴但不影响表达,目光有点儿呆滞但是智力没有问题。有一次我跟他妈在一起聊天,说起他的婚事,他妈也很无奈。说他“不学好、不理事(农村话,意思是不干正事),要是他走正道,娶媳妇也不难”。还有一个已经死了。他身材矮小,眼睛灵动,力气不大。早年在外打工,挣的钱刚够糊口,一直没能娶老婆。大约2010年前后,他得了癌症,由于没钱医治,渐渐变成驼背,后来就瘫痪了,熬了一年多,最后在痛苦中死去。

“新生代光棍”中的两个,智力正常、身体健康,常年在外打工,生存没有问题,但是也仅能糊口。最后一个最特殊,他是家里的独儿子,父母赚了不少钱,他自己也经常去打工,家庭条件在我们村算是好的,据说存款达到“惊人的”30万。但是他却娶不上老婆——他压根没跟人谈过恋爱,更没有往家里带过女人。村里的人都说是他太抠了,舍不得花钱。如今,他已年过50,父母70多了,虽然没病没灾,但早已不再催婚。他大概要打一辈子光棍了。我觉得一个人只会因为穷而娶不上老婆,不会因为抠门而成为光棍。我一度怀疑是这个人的性取向有问题,但是没有证据,也没听人说过。他成为光棍,最终只能归结为命运使然。

寻找异性交配,让自己的基因世代传递,这是雄性动物的本能。男人也一样,只要不是性取向有问题,每个男人都想要娶老婆,都有传宗接代的冲动。但是,人从一出生就受到经济链的制约,并且无法逃脱。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链,就会做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。富裕的人,天然具备更多的“交配权”,娶老婆就更容易。而我们村的那些光棍,无论是老光棍还是“新生代光棍”,主要是因为穷。在农村,挣不来钱就娶不上老婆,娶不上老婆就成了光棍。

按照官方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,全国4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人数在1800万至2000万之间。这里面包含了离婚之后未再婚的男性。而我们村的光棍是一次婚都没结过,也没有子女。

庞大的光棍群体70%集中在农村,形成一道独特的“风景线”。我曾在一篇忘记了标题的游记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,一个女生和她男朋友去西北的偏远农村旅行,进村后发现村里墙根角坐着一排光棍,当他们两人路过的时候,这些人用直勾勾的眼神盯着她。他们的眼神就像是X射线,把她全身上下都扫描了一遍。

这段描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。我现在回村去,如果带着老婆,村头的老头老太太也会直勾勾盯着我老婆看。他们认识我,对我不陌生。我老婆很少回去,他们就像看怪物一样看她。鬼知道这些人脑子里想的是什么。

越来越多光棍不仅影响他们的个人生活,还容易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,比如降低生育率、加重国家负担、容易发生暴力事件、容易导致性犯罪和人口买卖等等。这些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,威胁社会稳定。

随着男女性别比例越来越大,“不婚不育”观念的持续影响,光棍只会越来越多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除了通过移风易俗降低婚姻成本(主要是彩礼钱),提高针对贫困人口的托底能力,为普通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外,其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你总不能让政府当月老搞强制婚配吧!就像脱贫攻坚那些年,有农村光棍要求扶贫队员给他们安排老婆一样,荒唐且可笑。

但是,我们村的光棍会越来越少。我可以肯定,“新生代光棍”就是我们村光棍的顶峰。为啥?因为我们村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出。一小部分人由于读书、经商等,户口已经永久性迁出村子。更重要的原因是老龄化严重,等50年和60年出生的人去世后,村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。有房无户、有户无人将是农村常态。

傍晚,站在村口看远处的群山,夕阳下的村庄美如油画,却也暗藏隐痛。暮色中,出来散步的老人弓着腰、背着手,缓慢地走在乡道上,暮色将他笼罩。日光将尽、黑暗降临,这个小村子也许在我这一代就会彻底消失,振兴的曙光再也不会出现。

发布于:云南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