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赛道减速,新引擎轰鸣。
一场关于增长质量的"隐形较量"浮出水面。
日前,31省份2025年经济“半年报”全部出炉。
整体来看,上半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660536亿元,实际增速为5.3%。
毫无悬念,各省份方面,GDP排名前三的依然是广东(68725.4亿元)、江苏(66967.8亿元)和山东(50046亿元)。
不过,也有9个省份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实际增速(5.3%)。其中,山西(3.8%)、青海(4.0%)、海南(4.2%)与广东(4.2%)四个省份的GDP实际增速最低。
纵览整体排名变化,事关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今年中西部的西藏、宁夏、新疆、甘肃等地经济增速表现亮眼,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成效。
这次,实际增速排名最高的则是西藏(7.2%)、甘肃(6.3%)与湖北(6.2%),位列全国各省份的前三位。新疆增速为5.7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.4个百分点,宁夏增速居于前列,达到了5.8%。
最亮眼的显然是西藏。作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省份,实际上,近年来GDP实际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,去年同期增速为6.1%,排在全国31个省份的第二位,今年上半年则以7.2%的增速,稳居全国第一位。
这是为啥?
增速第一背后,主要是“投资+产业+政策”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的结果,叠加基数低、资源禀赋独特等条件。
譬如,投资驱动上,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:上半年西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.8%,增速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,连续多季度位居全国第一。其中,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57个,完成投资占比72.8%,同比增长45.4%,日喀则灾后重建等工程加速推进,新开工项目1462个。
伴随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和特色产业深化,西藏有望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。
甘肃省GDP增速达6.3%,位列全国第二,主要得益于工业、投资和外贸的强劲表现。
相较之下,西藏(1382.72亿元)与甘肃(6468.8亿元)两个省份,经济体量本身就较小,高增速更多受益于资源与政策倾斜。
而中部经济大省湖北则靠内生动力“破圈”:今年上半年湖北6.2%的GDP实际增速,位列全国第三,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9个百分点。
湖北GDP基数高(29642.61亿元),6.2%的增速虽略低,但仅增量就达2300亿元,相当于西藏GDP总量的1.66倍。
尽管受美国关税政策、中东局势等外部的不利影响,湖北制造业投资增长12.5%,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,31个行业中26个实现正增长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7.9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.4%。
我们还发现,中部6省(除山西外)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,同样得益于投资驱动。但山西(3.8%),是唯一未达全国线,反映资源型经济转型阵痛,受煤炭价格低迷和传统产业转型拖累,增速垫底,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全省的GDP实际增速。
GDP上,不仅有量的贡献,更有质的突破。细看各地发展的半年报,多地工业增长快于全国,高技术产业增速达两位数。上半年,江苏、山东、浙江工业增速均达到了7%以上,分别为7.4%、7.7%和7.6%。
这预示,中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已进入关键阶段,呈现“新动能加速崛起、旧动能转型深化”的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