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了年纪的人,总盼着儿女好、家庭和。可有时候咱们做父母的一片心,想着留给孩子的“好东西”,可能反而会让亲情拧了劲儿。今天跟大家分享点我这几年琢磨的感受,有三样东西,留给儿女真得仔细想想。
看着孩子们在家玩,我心里头很满足。但也看着看着,明白了点事——有些咱们觉得好的东西,直接“塞”给儿女,效果未必好。
第一样:过度依赖的心——可能让双方都累
岁数大了,难免有点小病小痛。前阵子腰疼得厉害,我非要让儿子请半天假送我去市里的大医院。他那会儿工作挺关键,刚提了职。送完我回来,他小声嘀咕了句“这下奖金估计够呛……”。儿媳妇也发愁,那天小孙子放学没人接,她两头顾不过来着急上火。听到这儿我才发觉,自己这份“需要”,不知不觉成了他们的压力,让他们在工作和顾家之间为难。
后来我就改了主意。自己能处理的事,尽量不麻烦他们。腰疼发作,先自己热敷,去家旁边的社区医院看看。学用手机挂号,也挺方便。现在儿子常跟我说:“妈,您把自己身体顾好点,我上班也安心不少,没那么大心理负担。”所以说,咱们需要照顾是实情,但孩子也有工作生活的担子。多体谅他们的处境,自己能做的事多担当些,也是帮他们减轻压力,总比让他们工作家庭两头担心要好。
第二样:未完成的遗憾——别让孩子替咱们重活一遍
我们邻居张姐就有这样的困扰。她自己年轻那会儿想做老师,没成,心里一直惦记。等到孙女高考报志愿,她就坚持要孙女读师范。但孙女自己更喜欢画画,一点也不想当老师。张姐总说“这是我当年的遗憾,你们得帮我圆上”。结果孩子上学不痛快,毕业也不肯干这行,家里因此闹得不大愉快。
咱们这辈人或多或少有些未了的想法,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。现在我常和老伴说,孙子孙女们喜欢什么,只要方向正,就让他们去尝试。孙子爱踢球,挺好;孙女想学跳舞,也挺好。咱们当长辈的,在他们努力的时候给点鼓励,在他们遇到困惑时给点建议,比直接替他们规划路线更合适。看着他们做自己有兴趣的事,开开心心成长,这不比咱们强加意愿更让人舒心吗?
第三样:没解开的矛盾——容易变成家里的隔阂
一家人过日子,有点小摩擦挺正常的。去年,儿媳妇买了个扫地机器人,我感觉花这钱不太值,当时没多想,就对着儿子说她“太会花钱”。话一出口就感觉不好,儿子表情有点尴尬,儿媳妇更是扭头回了屋。后来那几天,家里气氛也闷闷的。
事后我琢磨,这些小疙瘩不及时解开,放着放着可能就成了心里的疙瘩。后来我去社区听了几次家庭关系的课,学了些方法。回头找个机会,单独跟儿媳妇聊了聊:“上回是妈说话冲动了,让你们难做。我们以前日子紧,花钱习惯省着点,忘了你们现在工作忙,买这个是图个省心省力。”那次之后,我们关系反而更自然了。儿媳有啥育儿的事也乐意跟我商量。所以家里有点小摩擦,咱们当长辈的主动缓和一下,别把小矛盾存着,免得后面更难收拾。
现在我和老伴的日子,过得挺清静的。
我们在家门口种了点花草,每天需要打理。闲暇时,在家里看看老电影,听听戏。对于我们来说,养老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。
做父母的当然都是为了孩子好,少留点让他们为难的东西,多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难处。孩子们的路会走得更稳,也更愿意靠近我们。
发布于:浙江